您现在的位置: 英赫首页 > 英赫时尚商业评论

重开荣宅大门,Prada的文化之路越走越稳

  • 编辑:英赫时尚
  • 时间:2022-01-16 15:31:21
  • 内容来源:英赫时尚商业评论
文章导读

Prada Mode文化俱乐部全球第五站在上海举行,这是今年以来Prada在中国市场的首场线下活动。在经济饱受压抑长达半年之久后,一场横跨漫长时光的时尚与文化的融合之旅,在颇具艺术气息的历史府邸荣宅悄然起航。

Prada Mode是什么

Prada Mode是什么?据官方消息,Prada Mode 属于私人文化俱乐部,专注于当代文化的流动社交,在全球不同城市展开,与知名艺术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合作,为会员呈现独特艺术体验,提供音乐、餐饮、对谈等活动。不同城市、不同主题、随时呈现。

探索Prada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Prada目前已经拥有Prada基金米兰会址、Prada荣宅两处文化地标。2008 年,Prada 与德国艺术家 Carsten Hller 合作,耗费一年时间在伦敦打造 Prada Double Club。但是开幕时正值金融危机,加上天气原因,导致最初的 6 周,现场鲜有人至。

1600324621(1).png


之后,Prada Double Club 在2017 年 12 月归来,亮相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艺术家 Carsten Hller 在之前伦敦站的思路上进行二次创作,很多经验没有更改,被直接使用,现场依旧是一间夜总会,只是主题变成了加勒比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探索。当时,为期 3 天的 Prada Double Club 迈阿密站开幕之夜,现场大排长龙,热闹非凡。Prada Double Club迈阿密战获得空前成功。一年后,Prada Club横空出世,同时,Prada基金米兰会址、Prada荣宅相继对外开放。

而此次Prada Mode在上海Prada荣宅举行,主题体现了鲜明的在地化,由专注中国本土社会题材的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一手操办,打造了“面食”主题餐饮,知名文化人黄觉策划了90年代迪斯科舞厅音乐,还有众多文化名人出席并进行不同话题的对谈。通过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交流碰撞,激发出品牌特有的创新驱动力。

Prada荣宅位于上海市陕西北路上的百年老宅荣宅,荣宅是清末明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于1918年购入的家宅,堪称上海最为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2017年10月17日至11月12日,经过修葺的荣宅开放,作为Prada艺术个展或品牌活动的场所,从此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2017年10月的Prada荣宅开幕,影响力迅速超出时尚行业,在中国社会文化各界引起关注。

此次Prada荣宅大门重开,贾樟柯构思并呈现了一场名为“面MIÀN”的特定场域创作。巧合的是贾樟柯也来自 “中国面食之乡”山西。在这场构思中,贾樟柯除了对“面”本身的诠释,也赋予了“面”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延展,通过“吃面”、“表面”和“会面”三个章节,给出了不同的意义,分别为复合传统中国面食的制作与分享、刻画于皮肤表面的刺青、以及与社会名流的新媒体会面。


同时,俱乐部也围绕文学、电影、建筑和当代思考等主题,以每日派对重塑1990年代中国迪斯科舞厅氛围。贾樟柯更是将自己在山西开设的餐厅“山河故人·家厨”搬到了荣宅现场,让观众穿过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在大上海繁华的都市里品尝了最原汁原味的面食美味。白天逛展吃面,晚上喝酒蹦迪,从艺术到美食,这场“面面俱到”的品牌活动深耕中国文化,牢牢抓稳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此次Prada Mode文化俱乐部全球第五站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上海荣宅呈现,与拥有极高国际声誉的电影导演贾樟柯合作,必将为Prada的文化建设打下深厚的基础。我们知道文化一直都是Prada的“战袍”,护她在奢侈品牌林立的战场厮杀。这场活动既不同于时装秀、派对等常规事件性活动,也不同于传统的私密社交沙龙。它是Prada Mode文化俱乐部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创新,是一场无关商业的品牌文化活动,也是Prada品牌在奢侈品行业里与众不同的表现。

关于这场活动的灵感,贾樟柯在《华丽志》的采访中表示:“面”这个主题的确立,其实是一瞬间的灵感。一到荣宅,听介绍这个宅子的主人和历史的介绍,讲到他(荣宗敬)是面粉大王,我马上想起来2009年拍摄杜月笙先生的女儿杜美如女士,她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说人生要吃好三碗面,就是人面、情面、场面。我一下子就把这个面粉大王的住宅跟杜先生所说的三碗面联系起来。他们那一代人从农业社会过来,都是用食物、用面作为意象来讲人情世故、人生的处世哲学。从那个原点开始,有了“面”这个概念的雏形。


荣宅这样一个有历史记忆的,特别是跟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有关的住宅,和我在十几年前拍摄的电影《海上传奇》(2010上映)很吻合。影片中出现了十八位老上海人,他们的经历延伸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这个城市经历了战争、灾难,特别是抗战和1949年带来的改变。这部电影的珍贵之处就在于拥有三四十年代记忆的那些当事人、亲历者,被我们几乎在最后的时刻捕捉到了。

多年以后,其中的很多人物已经过世,但是他们的讲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这种讲述对于电影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阅读文字跟从影像中看到他们说话的节奏、样子、面貌,他们在回忆这个城市的时候的情绪,是有截然的差别的。

我自己作为山西人,不是太敏感,但是很多老上海人看完之后,发现影片里面有上海不同年代的语言的变迁,比如曾国藩的曾外孙张心漪女士,她带有苏州腔调的上海话据说现在已经基本失传了,上海话也在变化,电影在语言方面也留下了很珍贵的记忆。
另一部是我的第三部影片《任逍遥》(2002)。展览中的年轻文化,比如刺青的文化、迪斯科的文化,与影片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今天刺青已经是很普遍、很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十几年、二十年前,特别是女性的刺青具有很大的反叛性;迪斯科也是,大家经常谈到的广场舞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过去不要说跳舞了,在人前说话都很害羞,现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在广场上展示自己。国人过去那种羞涩的状态,在这二十年间有一个解放的过程,就是我在前言里写的,对于自我身体、对于自己情绪表达的一种自由和释放。
因此,我在我众多的摄影作品里面挑选了“刺青”系列,寻找面的多样性,刻画一个人的皮肤表面的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表达;用迪斯科反应内心情绪的外化;“会面”,以老上海人的讲述,形成多点影像。也有线下的市场活动,包括吃面等传统的生活方式,跟这个宅子的主人所从事的工业历史有一个衔接,逐渐地丰富了“面”的主题。
 
本次活动时间是8月31日至9月1日,每天以两场主题对谈展开,分别是8月31日的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廉毅锐与贾樟柯的建筑主题:你的故乡是什么颜色?和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与贾樟柯的当代思考:疫情下的个体。以及9月1日的作家欧阳江河、梁鸿与贾樟柯的对谈:海水变蓝那一刻;及演员廖凡、齐溪、文琪与贾樟柯的对谈:表演这一刻。

微信图片_20200909135020.jpg


你的故乡是什么颜色:这场著名导演与知名建筑师的跨界对话里,延续了其乡土中国的创作母题。而正如廉毅锐所说,与以往在乡村谈乡村不同,在国际化都市上海谈论乡村,呈现出了一种特别的反差感受。

但文化的组成,不也是融化了都市里的繁华与乡村的静谧吗?世界本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空间,文化的延续与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多元空间的碰撞与交流。建筑师与导演,一个是城市文化硬件设施的搭建者,一个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赋能者,两者之间的对话,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来说,都具有特别意义。


疫情下的个体:这场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先生和拥有制片人头衔的贾樟柯针对“疫情下的个体”进行的对谈,无疑也是贾樟柯创作视角的延续。许知远在对谈中说,过去近40年中国都是以经济维度为主线,但现在可能正发生改变,上海奢侈品市场的升温或许象征着某个时代终结之前,人们对身份认同的狂热。他也提到,疫情之后,应该特别警惕时代的健忘,特别的经历需要充分书写、讨论、叙事,否则会被普通的经历所取代,他希望危机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能成为一次智力的唤醒。
表演这一刻:这场对谈,是演员与导演在剧组之外开诚布公的交流,是演员在观众面前呈现最真实的自己的表现,也是作品创造者对作品呈现者的意见给予。正如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正面交流那样,是需求与自我的表达。如廖凡所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但总会有相同的境遇。表演是一个需要靠时间沉淀才有重量的事情,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呢?


万物之间往往是相通的,如同Prada春夏系列多重视角所表达的一样,让传统单一的陈述为众荷喧哗的不同观点取代,跨越地域的创意人士呈现一组多元创作,以不同的视角诠释Prada男士和女士的形象,影像大师与艺术家相继阐释,重合之间又各表其说。

活动当天,贾樟柯在《华丽志》的采访中还透露,跟 Prada 的合作是多种条件成熟的结果,首先是因为 Prada 创办了 Prada Mode 这样一个在全球多个城市进行的流动艺术空间,为艺术家而做。Prada 长期以来跟当代艺术发生关联,资助当代艺术,包括电影。戈达尔等导演都有作品跟品牌合作过,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意外的事情。另一方面,他本人除了拍电影之外,也一直在做其他方面的艺术创作,包括摄影、装置等,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定的作品量。
Prada Mode去过哪里

2018年12月,首次Prada Mode在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举行,艺术家Theaster Gates构思了特定场域展览。

2019年3月下旬的香港站也于巴塞尔艺术展期间在香港大馆营房大楼开设,活动包括“Prada Invites”特别展示和摄影师Jamie Diamond策划的玩偶屋艺术装置,同时,支持香港和大湾区的公益创意项目和研究计划的资助平台香港慈善机构 Design Trust 信言设计大使,在俱乐部现场举办了一场关于“建筑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呈现”的对话。

2019 年 10 月初,Frieze 艺术博览会期间,Prada Mode 亮相英国伦敦,在市中心的标志性野兽派建筑 180 The Strand 内举行。展出了芝加哥艺术家Theaster Gates的“黑人影像公司”项目,着重探讨黑人身份认同议题。策展人和嘉宾们一起探讨和交流当代黑人身份命题和文化表征,这在种族冲突日益严峻的时间点显得相当可贵。

2020年1月,巴黎高定时装周开幕期间,Prada Mode第四站去到法国巴黎,在皇家大道3号历史悠久的传奇餐厅Maxim’s举办,活动邀请AI研究员和艺术家将餐厅改造为“Making Faces”面部识别装置,旧空间+新技术,历史的见证与未来的期待,Prada Mode 巴黎站很符合 AI 时代来临前,人类的猎奇、怀疑、期待的复杂心情,巧妙地制造了历史与未来的有趣张力。

Prada Mode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流“广场”,文化名人们在这里交流碰撞出的智慧精华滋养着它,无形中为Prada品牌积累了丰富多元的文化财富和思想动力。从此次Prada Mode上海之旅来看,Prada的这条文化之路,无疑是越走越稳了。


更多推荐